行业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实现“无废城市” 重庆有哪些创新和探索?

危废技术网 2023-07-11
 
文章转自


央广网

一座城市就如同一个有生命的人一样,每时每刻消耗着各种资源,同时,也每时每刻制造着各种垃圾或者废弃物。“无废城市”建设,重庆正取得一定成效。7月6日-7日,2023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媒体团一行走进重庆,了解重庆实现“无废城市”的建设创新思维和大胆探索。

环保微宣讲 “无废医院”受关注

你提问,我回答。7月6日下午,媒体采风团偶遇“发言人来了-环保微宣讲进医院”渝中发布活动。来自重庆生态环境系统的刘晓江、李小波、杨水文、陈锐等4位发言人走进重医附一院,就无废医院创建工作与医院代表和市民展开对话。


环保微宣讲现场(央广网发 陈静摄)

针对什么是“无废医院”?它的建设标准又是什么?重庆市渝中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江介绍,“无废医院”的建设需按照重庆市“无废医院”建设指标体系进行评估,主要包括6项一级指标、26项二级指标,并且要通过资料审阅、现场核查等方式开展评审。

按照以上标准,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试点建设重庆市首个“无废医院”,建成后该院每年将减少生活垃圾约500吨,回收可回收垃圾7.6吨,医疗废物处置费年均减少50万元,环保效益显著。

自启动“无废城市”建设以来,重庆渝中区以“无废城市细胞”创建为着力点,已成功创建“无废医院”“无废小区”“无废景区”等9类“无废城市细胞”57个,打造可看、可学、可感的“无废城市”载体,其中12个成功评选市级细胞。

环保微宣讲,只是重庆打造“无废城市”的日常工作!在社会公众参与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目前,重庆全市累计建设园区、企业、社区、学校等“无废城市细胞”1500余个。

重庆所有区县启动“无废城市”建设

几组数据,可以看到重庆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取得一些成效:2022年,重庆市荣获财政部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考核第一名,获奖励资金2000万元。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79.6%,超过全国55%的平均水平。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98.3%,提前3年达到国家提出的95%的目标要求。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能力由1200吨/日增加到2万吨/日,从2021年起中心城区历史性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烧。


重庆首个“无废城市”宣传教育基地(央广网发 渝中区生态环保局供图)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重庆中心城区纳入试点以来,重庆市实施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全民行动等五大体系,45项指标和111条任务按期完成,中心城区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2021年,中央改革办对“重庆市构建无废城市固体废物管理制度体系”给予充分肯定。2022年,重庆市启动了重庆全市域“无废城市”建设(其中中心城区继续纳入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范围),确定了2027年形成一批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成果,实现全域“无废城市”、数字化“无废城市”建设全国领先的目标。

川渝首创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

“创新管理机制上,川渝首创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并已拓展至贵州、云南、河南,审批时间由1个多月缩至5天。”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环境风险大,手续繁琐、办理时间长。为此,为解决这个痛点,川渝两地由构想变成现实。

据了解,2020年4月,川渝两地签订首个《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合作机制》,将废铅蓄电池、废荧光灯管、废线路板等3类危险废物、川渝两地共15家经营单位纳入首批“白名单”。这一机制的建立,成为全国其他省市探索完善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制度的示范样本。

如今,转移种类由2020年3种增加至2023年59种,获国家肯定并推广(“白名单”制度纳入国务院印发的危废改革方案)。开展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综合收集试点,服务小微企业由2016年的212家增加至8760余家。健全技术体系,建成固体废物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4个,出台《锰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研发“高水高油高盐”餐厨垃圾处理核心技术,制定绿色建筑、绿色矿山等地方标准10个、管理规范文件30余个。

全国首个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省际联防联控机制

此外,重庆还建立全国首个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省际联防联控机制,在强化新污染物环境监督和执法等四个方面开展合作。


签订仪式现场(央广网发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一是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提升新污染物环境危害筛查和风险评估科技支撑能力。二是开展新污染物川渝联合调查,制定成渝地区重点管控新污染物补充清单。三是加强成果应用与信息共享,探索建立长江经济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跨区域环境风险预警制度。四是强化新污染物环境监督和执法,建立川渝新污染物治理联席会议机制。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将对成渝两地新污染物调查、风险评估、治理技术攻关及推广示范等提供指导帮扶。此次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川渝两地共同优化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迈入新领域,是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力举措。

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图片、观点保持中立,图片与文字均来自网络,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消息。版权归原作者。有版权方面不当之处,欢迎回消息告知删稿事宜,本号将尽快处理。谢谢!

友情链接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丰管路16号(优橙创新中心B座)2号楼3层3003   联系电话:010-88335135  E-mail:chinawfjsw@163.com
版权所有(c)北京固废通固废资源化利用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京ICP备2021001375号-2